4ON3t30ZiVd uav.huanqiu.comarticle无人机红外“透视”寻踪迹!苏州八旬老人失联48小时后终脱险/e3pn5tffs/e3pn6156o“我父亲不见了!昨天给他做好的饭都没动过!”近日,苏州吴江区公安局桃源派出所接到市民韩先生的报警称,其80岁的父亲已失联超过24小时。民警通过调取公共视频、走访居民锁定线索,判断老人大概率进入了附近荆棘丛生的密林。面对人力搜寻受阻的困境,民警启用无人机红外热成像技术,搭配循环播放家属录音精准定位可疑热源,最终在密林中找到失联48小时、已陷入昏迷的老人。老人独自入密林失联,家属急报警“我们看到前一天做的饭还在桌上,才发现不对劲。”韩先生告诉记者,老人平时虽偶有出门,但从不会彻夜不归。家属报警时,老人已失踪超24小时。接警后,桃源派出所民警第一时间调取公共视频。画面显示,老人走到桃源镇一处百亩密林附近,随后便彻底消失在镜头之外。“这片林子大多是常年无人涉足的区域,荆棘丛生,连当地人都很少往里走。”派出所民警唐亮介绍。“基本能断定老人进了密林,但这么大的面积,靠人力搜寻无异于大海捞针。”唐亮表示,当时已至深夜,夜色笼罩下的树林漆黑一片,首批入林搜寻的警力只能借着手电筒的微光摸索,荆棘划破了警服,却连老人的影子都没见到。无人机红外“锁热源”,家属录音辨生机“不能再蛮干!得用科学方法!”次日清晨,桃源派出所调整搜救方案,启用搭载红外热成像技术的无人机。“红外能捕捉物体发出的热量,无论是人还是动物,只要存在体温或热量辐射,就会显示出来。”唐亮解释,首轮低空扫描后,屏幕上出现了多个闪烁的红点,“那些就是密林中的可疑热源。”“但这些热源可能是野兔、飞鸟,也可能是堆积的干草堆。”唐亮告诉记者,为精准定位老人,民警当即降低无人机飞行高度,同时将韩先生提前录好的呼喊声——“爸!你在哪?答应一声!”通过无人机循环播放。“如果是活人,听到熟悉的声音,大概率会有动作,红外画面里就能看到热源移动。”几分钟后,屏幕上的三个红点中,有一个突然轻微晃动起来!“就是它!”民警立刻锁定该位置。随后,特勤队员们一路劈开齐腰高的荆棘,深一脚浅一脚地往热源方向突进。密林深处寻得老人,失联48小时后终脱险“找到了!在这儿!”当队员们拨开一片灌木丛时,终于在一棵大树下找到了老人。唐亮告诉记者,此刻距离老人失联已过去48小时,老人躺在地上,嘴唇干裂得起了皮,双眼紧闭。“我们当即轻拍他肩部进行唤醒处理,在确认其意识尚存且具备吞咽能力后,才缓慢喂了少量盐汽水,帮助他恢复体力。”因救护车无法进入密林,民警将韩大爷抬到毯上,一步一步往外挪。“怕碰伤老人,我们走得特别慢,短短几百米的路,走了近20分钟。”唐亮说,直到将老人抬上救护车的担架,救援人员悬着的心才稍稍放下。“目前老人已无大碍。”民警也借此提醒:家中有老人、小孩,尤其是患有老年痴呆、记忆力减退的高龄老人,一定要提前做好防护措施,可让老人佩戴具备定位功能的手环、手表,或在衣物内侧放置写有家庭住址、家属联系方式的卡片。“一旦发生走失情况,这些措施能为救援争取宝贵时间。”扬子晚报/紫牛新闻 见习记者 孙汉仑 通讯员 费小威1758157279493责编:赵汗青紫牛新闻175815727949311[]//img.huanqiucdn.cn/dp/api/files/image/eb004750d63da7d487675ebc71a9b27ac5.jpg{"email":"zhaohanqing@huanqiu.com","name":"赵汗青"}
“我父亲不见了!昨天给他做好的饭都没动过!”近日,苏州吴江区公安局桃源派出所接到市民韩先生的报警称,其80岁的父亲已失联超过24小时。民警通过调取公共视频、走访居民锁定线索,判断老人大概率进入了附近荆棘丛生的密林。面对人力搜寻受阻的困境,民警启用无人机红外热成像技术,搭配循环播放家属录音精准定位可疑热源,最终在密林中找到失联48小时、已陷入昏迷的老人。老人独自入密林失联,家属急报警“我们看到前一天做的饭还在桌上,才发现不对劲。”韩先生告诉记者,老人平时虽偶有出门,但从不会彻夜不归。家属报警时,老人已失踪超24小时。接警后,桃源派出所民警第一时间调取公共视频。画面显示,老人走到桃源镇一处百亩密林附近,随后便彻底消失在镜头之外。“这片林子大多是常年无人涉足的区域,荆棘丛生,连当地人都很少往里走。”派出所民警唐亮介绍。“基本能断定老人进了密林,但这么大的面积,靠人力搜寻无异于大海捞针。”唐亮表示,当时已至深夜,夜色笼罩下的树林漆黑一片,首批入林搜寻的警力只能借着手电筒的微光摸索,荆棘划破了警服,却连老人的影子都没见到。无人机红外“锁热源”,家属录音辨生机“不能再蛮干!得用科学方法!”次日清晨,桃源派出所调整搜救方案,启用搭载红外热成像技术的无人机。“红外能捕捉物体发出的热量,无论是人还是动物,只要存在体温或热量辐射,就会显示出来。”唐亮解释,首轮低空扫描后,屏幕上出现了多个闪烁的红点,“那些就是密林中的可疑热源。”“但这些热源可能是野兔、飞鸟,也可能是堆积的干草堆。”唐亮告诉记者,为精准定位老人,民警当即降低无人机飞行高度,同时将韩先生提前录好的呼喊声——“爸!你在哪?答应一声!”通过无人机循环播放。“如果是活人,听到熟悉的声音,大概率会有动作,红外画面里就能看到热源移动。”几分钟后,屏幕上的三个红点中,有一个突然轻微晃动起来!“就是它!”民警立刻锁定该位置。随后,特勤队员们一路劈开齐腰高的荆棘,深一脚浅一脚地往热源方向突进。密林深处寻得老人,失联48小时后终脱险“找到了!在这儿!”当队员们拨开一片灌木丛时,终于在一棵大树下找到了老人。唐亮告诉记者,此刻距离老人失联已过去48小时,老人躺在地上,嘴唇干裂得起了皮,双眼紧闭。“我们当即轻拍他肩部进行唤醒处理,在确认其意识尚存且具备吞咽能力后,才缓慢喂了少量盐汽水,帮助他恢复体力。”因救护车无法进入密林,民警将韩大爷抬到毯上,一步一步往外挪。“怕碰伤老人,我们走得特别慢,短短几百米的路,走了近20分钟。”唐亮说,直到将老人抬上救护车的担架,救援人员悬着的心才稍稍放下。“目前老人已无大碍。”民警也借此提醒:家中有老人、小孩,尤其是患有老年痴呆、记忆力减退的高龄老人,一定要提前做好防护措施,可让老人佩戴具备定位功能的手环、手表,或在衣物内侧放置写有家庭住址、家属联系方式的卡片。“一旦发生走失情况,这些措施能为救援争取宝贵时间。”扬子晚报/紫牛新闻 见习记者 孙汉仑 通讯员 费小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