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OEyHntM7lG uav.huanqiu.comarticle大疆据传布局全景无人机 业内剖析无人机背后的技术壁垒/e3pn5tffs/e3pn6156o【环球网低空经济频道 记者 青云】据知情人士透露,大疆即将推出全景无人机新品。该项目于2022年前后启动,新机型不仅融合了全景相机带来的全向视角,还具备类似穿越机般流畅的飞行体验。事实上,全景无人机并非全新概念。自2013年消费级无人机市场迅速崛起以来,全球众多科技团队纷纷涌入这一赛道,先后涌现出多个创意项目,也包括Exo360等全景无人机相机,但它们大多以失败告终,反而进一步巩固了大疆的市场地位。那么,打造一款小小的无人机究竟难在哪里?其背后需要扎实的基础技术、深厚的设计经验以及严谨的产品理念作为支撑——这一切,值得每一位后来者深思。可靠第一,航空没有容错率与地面设备不同,无人机对可靠性的要求远在功能与性能之上——一旦发生故障,往往直接坠毁,没有重启的机会。然而,确保智能设备的可靠性并不容易。许多在地面运行稳定的传感器或结构,上天后可能因振动、强风等环境变化而失效。例如,GoPro在2016年推出的Karma无人机就曾多次发生空中断电事故;美国制造商Skydio的无人机也因价格高、故障多、维修难而被用户诟病。有业内人士指出,提升无人机可靠性必须从元器件品质和飞控算法两方面共同入手。仅仅保证不出现故障还不够,无人机还需具备应对突发状况的能力。在超低空飞行时,气流、地形与地磁环境异常复杂,早年的无人机常常发生“飞丢”事故,多数是因突然遭遇强风。而像大疆Mavic 3这样的折叠无人机,也能在强风中保持稳定,甚至可飞越珠峰——这是大多数载人直升机都难以做到的,其背后依托的是先进的飞控系统、优秀的气动设计与充足的动力冗余。此外,过去因建筑钢结构磁干扰导致的“炸机”也较为常见。如今,大疆无人机已基本克服磁干扰问题,据专家介绍,这一方面得益于强大的滤波算法有效排除干扰;更关键的是飞控核心算法的进步,降低了对磁罗盘的依赖。另外,现在因碰撞导致“炸机”的情况也越来越少见,背后是大疆的避障技术在不断进步。除此之外,图像传输(图传)链路的稳定性也至关重要。一旦遥控画面出现卡顿或黑屏,即使飞手技术再高也无法正常操控。图传数据量大、实时性要求高,加之城市中Wi-Fi和通信基站信号复杂,保证其稳定传输的技术难度极大。2024年,美国韦伯县搜救人员凯尔·努德福什就表示,在测试多款美国制造无人机时,常遇到信号中途丢失、飞机自动返航的情况,无法像大疆那样可靠飞抵山顶执行任务。如今,大疆无人机在可靠性方面已建立起广泛信任,甚至有无人机出租商家都表示从未遭遇到过客户“炸机”,这背后是无数技术细节的持续优化。关于全景无人机,有消息称大疆研发团队内部一再强调,必须达到甚至超越现有无人机的安全标准,产品才有推向市场的底气。否则,它不仅可能只是一个“玩具”,更可能会因性能缺陷带来安全隐患。“好用”“好飞”,背后不是玄学与汽车要追求“好开”一样,无人机也要追求“好用”、“好飞”,特别是面向非专业用户的消费级无人机,更要如此。首先是“好用”,如今哪怕是最入门级的大疆无人机都可以做到电池不会过充和过放、轻松展开、到手即飞、新手就能用、松手就悬停、自动返航可靠、app稳定且功能众多,这并不容易。一位无人机专家说,这需要靠先进的传感器技术和细致的软件设计,把所有的操作难点都用技术解决。然后是“好飞”,航拍运镜有时需要高速度,有时又需要非常细腻的操作。有些品牌的航拍无人机,就被专业用户抱怨极速不够,或者操控不够线性,让所拍画面有顿挫感。一位无人机专家说,无人机“好飞”,需要厂商对该市场的使用场景做特定的优化,也需要大量的用户反馈作为改进的指南。而大疆航拍无人机不但广泛被称赞“好飞”,许多机型还配备“大师镜头”功能,即全自动完成多种复杂运镜并自动剪辑成片,实现自动飞,这涉及的科技和拍摄技术积累更为惊人。拍好,要技术跨界融合无人机仅仅“飞得好”也是远远不够的,还要能干好细分领域的工作,具体到航拍无人机就要求“拍得好”。与地面相机不同,多旋翼无人机飞行时的姿态不断激烈变化,就需要先进的云台或电子防抖技术,通过机械、光学和电子增稳的融合,实现画面的稳定。这也有一定的技术门槛,有些手机云台,在手持使用时都会慢慢漂移,在高速移动时还会因风阻而抽动。光拍得稳也还不够,要出片还要画质好、色彩好,这就要求无人机厂商要像单反相机厂商一样,在光学设计、CMOS传感器调校、色彩科学(如D-Log M)上有深厚的积累,还要能减重、提高环境适应性来适应飞行。2016年美国创企LilyRobotics公司推出的Lily自拍无人机曾经红极一时,众筹效果远超预期,但因为画面颜色失真或模糊,宣传片中的许多画面实际是用大疆“悟”无人机拍的。而全景影像还要在高动态的飞行中实现无缝拼接、校正色差和实时预览,难度就更大了,2016年美国Queen B Robotics公司推出的Exo360全景无人机,号称能拍摄360度全景4K视频,但实拍画面就较为抖动,后来项目也不了了之。一位业内人士说,全景无人机不是靠镜头拼接这么简单的,与一套为飞行而生的、成熟的影像系统之间存在巨大差距。对于大疆的全景无人机,消息称,该产品并非简单将全景镜头功能叠加于现有无人机,而是在性能、可靠性、实用性、便捷性等指标上提出了更高要求。量产,与制造样机天壤之别在实验室制造出样机,远不是流程的结束,量产也是重要而艰难的一步。无人机的供应链长且复杂,涉及众多高科技组件,任何环节延误都可能影响整体排程;许多核心部件依赖高精度制造,提速难度大,质量控制难度也大;要完善产品和生产线,还需要研发工程师与生产厂一起合作。近10年来有相当多的无人机项目失败在了这一阶段,一位经历过失败项目的从业者曾反思说,2015年时他们想研制不需要遥控器、用可穿戴设备控制的无人机,并用开源飞控造出了能实现功能的样机,然后成功吸引到了风投,但是产品迟迟不能打磨到稳定,更无法量产。他还说,那几年其它厂商也在比着在PPT上宣传各种酷炫功能,例如避障、折叠、航线规划等,但大多都不能量产,最后烧光了资金。另外,消费级无人机的成本压力也非常高,必须要在保证质量的同时尽量降低成本。而如果没有非常强大的自主研制能力和供应链管理能力、非常大的产量来摊薄成本,否则图传、相机等子系统的采购成本都将非常高。例如大疆2015年推出的“精灵”3无人机就匹配了Lightbridge数字图传,这被许多人戏称为“买图传送无人机”,因为当时类似性能的图传系统可以卖到数万元;配备了哈苏相机的Mavic 2 Pro、Mavic 3 Pro、Mavic 4 Pro等无人机都被戏称为“买相机送无人机”,因为单买类似画质的微单相机也不便宜。天空仍然开阔,创新仍有空间需要认识到,研制出成熟好用的无人机绝非一蹴而就。大疆也并非一夜之间成就今日之地位——其发展历程可追溯至2007年,从XP2.0、ACE ONE、Naza-M等飞控产品起步,逐步拓展至整机研发。即便在消费级整机领域,大疆也是从更接近航模的“精灵1”开始,在市场需求的持续牵引下,历经十余年迭代,每一代都在技术水平和用户体验上实现显著跨越,才逐步进化至如今的水准。多位从业者还指出,即便实现类似技术水平,其他厂商的生产成本往往高于大疆,难以形成价格优势。然而,在认清行业高门槛的同时,我们也看到,一些企业正通过聚焦细分市场、开展错位竞争,取得了一定成功。例如,不少企业以玩具级无人机切入市场,以低价策略吸引入门用户;还有一些公司基于特定场景需求,推出自拍无人机、钓鱼无人机、防水无人机等差异化产品,凭借创意和专用技术在小众领域积累用户,并通过持续迭代逐渐完善产品。当前,无人机概念已深入人心,潜在市场广阔,加之消费者需求日趋多元,这一领域依然充满机遇。更多创新者的加入,不仅将拓宽市场边界,也有望共同推动整个生态走向繁荣。1757314973114环球网版权作品,未经书面授权,严禁转载或镜像,违者将被追究法律责任。责编:赵汗青环球网175731497311411[]//img.huanqiucdn.cn/dp/api/files/imageDir/be841375f67b1b1a2671bfb408871c93u5.jpg{"email":"zhaohanqing@huanqiu.com","name":"赵汗青"}
【环球网低空经济频道 记者 青云】据知情人士透露,大疆即将推出全景无人机新品。该项目于2022年前后启动,新机型不仅融合了全景相机带来的全向视角,还具备类似穿越机般流畅的飞行体验。事实上,全景无人机并非全新概念。自2013年消费级无人机市场迅速崛起以来,全球众多科技团队纷纷涌入这一赛道,先后涌现出多个创意项目,也包括Exo360等全景无人机相机,但它们大多以失败告终,反而进一步巩固了大疆的市场地位。那么,打造一款小小的无人机究竟难在哪里?其背后需要扎实的基础技术、深厚的设计经验以及严谨的产品理念作为支撑——这一切,值得每一位后来者深思。可靠第一,航空没有容错率与地面设备不同,无人机对可靠性的要求远在功能与性能之上——一旦发生故障,往往直接坠毁,没有重启的机会。然而,确保智能设备的可靠性并不容易。许多在地面运行稳定的传感器或结构,上天后可能因振动、强风等环境变化而失效。例如,GoPro在2016年推出的Karma无人机就曾多次发生空中断电事故;美国制造商Skydio的无人机也因价格高、故障多、维修难而被用户诟病。有业内人士指出,提升无人机可靠性必须从元器件品质和飞控算法两方面共同入手。仅仅保证不出现故障还不够,无人机还需具备应对突发状况的能力。在超低空飞行时,气流、地形与地磁环境异常复杂,早年的无人机常常发生“飞丢”事故,多数是因突然遭遇强风。而像大疆Mavic 3这样的折叠无人机,也能在强风中保持稳定,甚至可飞越珠峰——这是大多数载人直升机都难以做到的,其背后依托的是先进的飞控系统、优秀的气动设计与充足的动力冗余。此外,过去因建筑钢结构磁干扰导致的“炸机”也较为常见。如今,大疆无人机已基本克服磁干扰问题,据专家介绍,这一方面得益于强大的滤波算法有效排除干扰;更关键的是飞控核心算法的进步,降低了对磁罗盘的依赖。另外,现在因碰撞导致“炸机”的情况也越来越少见,背后是大疆的避障技术在不断进步。除此之外,图像传输(图传)链路的稳定性也至关重要。一旦遥控画面出现卡顿或黑屏,即使飞手技术再高也无法正常操控。图传数据量大、实时性要求高,加之城市中Wi-Fi和通信基站信号复杂,保证其稳定传输的技术难度极大。2024年,美国韦伯县搜救人员凯尔·努德福什就表示,在测试多款美国制造无人机时,常遇到信号中途丢失、飞机自动返航的情况,无法像大疆那样可靠飞抵山顶执行任务。如今,大疆无人机在可靠性方面已建立起广泛信任,甚至有无人机出租商家都表示从未遭遇到过客户“炸机”,这背后是无数技术细节的持续优化。关于全景无人机,有消息称大疆研发团队内部一再强调,必须达到甚至超越现有无人机的安全标准,产品才有推向市场的底气。否则,它不仅可能只是一个“玩具”,更可能会因性能缺陷带来安全隐患。“好用”“好飞”,背后不是玄学与汽车要追求“好开”一样,无人机也要追求“好用”、“好飞”,特别是面向非专业用户的消费级无人机,更要如此。首先是“好用”,如今哪怕是最入门级的大疆无人机都可以做到电池不会过充和过放、轻松展开、到手即飞、新手就能用、松手就悬停、自动返航可靠、app稳定且功能众多,这并不容易。一位无人机专家说,这需要靠先进的传感器技术和细致的软件设计,把所有的操作难点都用技术解决。然后是“好飞”,航拍运镜有时需要高速度,有时又需要非常细腻的操作。有些品牌的航拍无人机,就被专业用户抱怨极速不够,或者操控不够线性,让所拍画面有顿挫感。一位无人机专家说,无人机“好飞”,需要厂商对该市场的使用场景做特定的优化,也需要大量的用户反馈作为改进的指南。而大疆航拍无人机不但广泛被称赞“好飞”,许多机型还配备“大师镜头”功能,即全自动完成多种复杂运镜并自动剪辑成片,实现自动飞,这涉及的科技和拍摄技术积累更为惊人。拍好,要技术跨界融合无人机仅仅“飞得好”也是远远不够的,还要能干好细分领域的工作,具体到航拍无人机就要求“拍得好”。与地面相机不同,多旋翼无人机飞行时的姿态不断激烈变化,就需要先进的云台或电子防抖技术,通过机械、光学和电子增稳的融合,实现画面的稳定。这也有一定的技术门槛,有些手机云台,在手持使用时都会慢慢漂移,在高速移动时还会因风阻而抽动。光拍得稳也还不够,要出片还要画质好、色彩好,这就要求无人机厂商要像单反相机厂商一样,在光学设计、CMOS传感器调校、色彩科学(如D-Log M)上有深厚的积累,还要能减重、提高环境适应性来适应飞行。2016年美国创企LilyRobotics公司推出的Lily自拍无人机曾经红极一时,众筹效果远超预期,但因为画面颜色失真或模糊,宣传片中的许多画面实际是用大疆“悟”无人机拍的。而全景影像还要在高动态的飞行中实现无缝拼接、校正色差和实时预览,难度就更大了,2016年美国Queen B Robotics公司推出的Exo360全景无人机,号称能拍摄360度全景4K视频,但实拍画面就较为抖动,后来项目也不了了之。一位业内人士说,全景无人机不是靠镜头拼接这么简单的,与一套为飞行而生的、成熟的影像系统之间存在巨大差距。对于大疆的全景无人机,消息称,该产品并非简单将全景镜头功能叠加于现有无人机,而是在性能、可靠性、实用性、便捷性等指标上提出了更高要求。量产,与制造样机天壤之别在实验室制造出样机,远不是流程的结束,量产也是重要而艰难的一步。无人机的供应链长且复杂,涉及众多高科技组件,任何环节延误都可能影响整体排程;许多核心部件依赖高精度制造,提速难度大,质量控制难度也大;要完善产品和生产线,还需要研发工程师与生产厂一起合作。近10年来有相当多的无人机项目失败在了这一阶段,一位经历过失败项目的从业者曾反思说,2015年时他们想研制不需要遥控器、用可穿戴设备控制的无人机,并用开源飞控造出了能实现功能的样机,然后成功吸引到了风投,但是产品迟迟不能打磨到稳定,更无法量产。他还说,那几年其它厂商也在比着在PPT上宣传各种酷炫功能,例如避障、折叠、航线规划等,但大多都不能量产,最后烧光了资金。另外,消费级无人机的成本压力也非常高,必须要在保证质量的同时尽量降低成本。而如果没有非常强大的自主研制能力和供应链管理能力、非常大的产量来摊薄成本,否则图传、相机等子系统的采购成本都将非常高。例如大疆2015年推出的“精灵”3无人机就匹配了Lightbridge数字图传,这被许多人戏称为“买图传送无人机”,因为当时类似性能的图传系统可以卖到数万元;配备了哈苏相机的Mavic 2 Pro、Mavic 3 Pro、Mavic 4 Pro等无人机都被戏称为“买相机送无人机”,因为单买类似画质的微单相机也不便宜。天空仍然开阔,创新仍有空间需要认识到,研制出成熟好用的无人机绝非一蹴而就。大疆也并非一夜之间成就今日之地位——其发展历程可追溯至2007年,从XP2.0、ACE ONE、Naza-M等飞控产品起步,逐步拓展至整机研发。即便在消费级整机领域,大疆也是从更接近航模的“精灵1”开始,在市场需求的持续牵引下,历经十余年迭代,每一代都在技术水平和用户体验上实现显著跨越,才逐步进化至如今的水准。多位从业者还指出,即便实现类似技术水平,其他厂商的生产成本往往高于大疆,难以形成价格优势。然而,在认清行业高门槛的同时,我们也看到,一些企业正通过聚焦细分市场、开展错位竞争,取得了一定成功。例如,不少企业以玩具级无人机切入市场,以低价策略吸引入门用户;还有一些公司基于特定场景需求,推出自拍无人机、钓鱼无人机、防水无人机等差异化产品,凭借创意和专用技术在小众领域积累用户,并通过持续迭代逐渐完善产品。当前,无人机概念已深入人心,潜在市场广阔,加之消费者需求日趋多元,这一领域依然充满机遇。更多创新者的加入,不仅将拓宽市场边界,也有望共同推动整个生态走向繁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