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O45mCmRg1T作者:青云uav.huanqiu.comarticle农业无人机为何能助中国农业“弯道超车”?专家:政策支持很关键/e3pn5tffs/e7rugtglo【环球网低空经济 记者 青云】农业无人机是“虫口夺粮”的防灾利器,如今已成为常见的农具,它不仅助力中国农业实现机械化与智能化的跨越式发展,更作为成熟的“中国方案”走向全球,为世界农业的降本增效提供新路径。8月23日,大疆农业联合《农民日报》发布了《农业无人机行业白皮书(2024/2025)》,以翔实的数据,从全球的视角对行业的最新发展、新应用场景、最佳实践等进行了全景式的呈现。这也是自2022年以来,大疆农业连续第四年发布行业白皮书。弯道超车,低空经济发展范例《白皮书》指出,2024年中国农业无人机年作业量突破 26 亿亩次,带动近 50 万人从事飞防服务行业,形成约 130 亿元的飞防市场规模。在发布会上,中国农业科学院植物保护研究所研究员、智慧植保团队首席科学家袁会珠说,中国的农业无人机保有量和防治面积均居世界首位,这让我们在虫口夺粮工作中有更多的主动权。农业农村部农业机械化总站副站长刘小伟说,近年来我国农业无人机产业规模逐年翻番,已经形成了集研发、生产、销售、服务一条龙的完整的产业链,产品的市场保有量、作业量、从业人员数量逐年的增加,现在全国已经有超过8000家从事飞防工作的专业社会化服务组织。“农业无人机也让中国农业发展实现弯道超车”,大疆农业全球政策负责人王亚琼说,许多西方发达国家的农户有大型的拖拉机,这曾经是我们学习的对象,但他们2024年在德国调研时,遇到雨后田地泥泞,这些大型拖拉机根本无法作业,而他们带去的无人机却不受限制,顺利完成了飞防作业。《白皮书》中还提到,每年还都会不断涌现出全新的农业无人机的应用场景,它们推动农业生产提质增效或是助力破解乡村生活难题。大疆农业表示,在应用场景方面,2024年的突破尤为亮眼,特别是农业吊运从概念走向实践,让多种水果的山地运输效率大增、损耗率大幅下降,更助力多地的治沙与绿化工程;在全流程作业方面,无人机实现了对玉米、苹果、油菜、咖啡等作物的全流程管理,助农户降本增效。 大疆创新副总裁邵建伙在发布会上说,他一直认为农业无人机应用是当前最为成功的低空经济发展范例,其是由农业生产需求激发并驱动的,技术与需求相互促进,以实实在在的效率提升和收益增长,赋予了低空经济与科技创新最时髦也最为质朴的本色。中国农业方案,飞向全世界《白皮书》还提到,在全球,截至 2025 年 6 月,农业无人机保有量更是达到 50 万架,作业累计节水约 3.3 亿吨、减少碳排放 4258 万吨,并吸引了超过 12000 女性飞手加入植保行业。“中国农业无人机对于世界的贡献得到了各个国家的认可”,袁会珠研究员介绍,他以前参加的的国际会议都是国外主导的,但今年4月在巴西参加第十三届国际农用化学品助剂研讨会时,发现做报告的外国专家们普遍用到了中国的无人机,会议上还专门列了一个议题去讨论无人机飞防的应用情况,巴西还有专家发表了使用中国无人机+中国农药防治柑橘木虱的文章。他说,现在中国已经引领全世界施药技术发展,外国专家也经常到他所在单位交流无人机施药技术等。他还介绍说,目前已有超过100个国家在使用中国的植保无人机服务当地的农业,包括一些曾经非常排斥航空的欧洲国家,也开放了植保无人机在山地使用。“美国有位资深直升机飞行员,把他的7架直升机全都换成了中国农业无人机”,王亚琼说,他们是在2022年看到的这一幕,这位飞行员认为,无人机是“人机分离”的,相较于传统载人航空器更能保证他的人身安全和作业安全。农业+低空起飞,政策支持作用关键农业无人机这一新兴的高科技产品,为何能被传统的农业接受?业内普遍认为,中国官方政策的开放与引导发挥了关键作用,此前,中国农业大学农业无人机系统研究院院长何雄奎教授就曾对环球网低空经济频道表示,我国的农业无人机在初期没有低空空域的开放、没有政策的鼓励,也曾长期发展缓慢。但是中国农业部于2014年开始在在河南、湖南等省开展植保无人机购置补贴试点,随后逐步扩大了范围,再加上多地的空域政策向农业倾向,让农业无人机的使用更加便利,这才让行业快速发展。而美国等国家,政策上一度有较多限制,让农业无人机乃至低空经济的发展都相对落后。《白皮书》中还提到,自2024年以来,中国陆续出台并实施《无人驾驶航空器飞行管理暂行条例》《农用无人驾驶航空器操控员培训管理规定(试行)》等法规,强化了适航管理和人员培训,为行业进一步的健康发展提供了政策保障。中国农业无人机能在海外各国家和地区起飞,也离不开当地的政策松绑。《白皮书》中提到,2024年以来,欧盟、巴西、美国等主要农业国家和地区也纷纷出台政策,降低无人机应用门槛,推动农业无人机行业走向规范化。有些国家的法规从“仅允许试验性使用”到“开放大面积喷洒作业”;有些国家从“仅允许特定作物作业”到“开放所有场景应用”。但是,多位业内专家也都在不同场合呼吁,为促进农业无人机乃至低空经济的进一步发展,相关法律法规可以进一步优化完善,例如现有法规中“常规农用无人驾驶航空器最大起飞重量不超过150千克,真高不超过30米”的规定,始自2018年向社会发布的《无人驾驶航空器飞行管理暂行条例征求意见稿》,已经落后于科技发展。中国农业机械化协会李伟国会长就指出,现行规定中的这一限制,仍有进一步精准化、差异化的政策空间,亟需通过更具适应性的法律支持,为农业无人机的大规模规范应用提供坚实保障。何雄奎教授此前就曾表示,森林里许多树木都有十多米甚至二十多米高,再加上山地的起伏,30米的限高就不够用;新兴的农业吊运,经常要翻山越岭飞越复杂地形,有时候确实需要飞到超过100米高。而只要不是在机场净空保护区等特殊区域,农业无人机飞到300米也应该不会影响其它航空器飞行,若将限高拓展到120米,风险完全可控,现在许多高楼的高度都超过了100米高。农业无人机是中国低空经济澎湃发展的生动缩影,也是科技赋能传统产业、助力生态保护与乡村振兴、解决全球产业难题的“中国方案”。而今年的《白皮书》超越单一企业或国家的视角,从全球维度,系统性地梳理了农业无人机的发展动态与趋势、分享了业界关切的科学实验数据,为行业各方提供了科学的参考。相信未来,政策与技术仍会进一步协同进化,农业无人机必将飞得更高、更稳、更远,并解决更多的实际问题、让农业乃至整个世界都更加美好。1756182311778环球网版权作品,未经书面授权,严禁转载或镜像,违者将被追究法律责任。责编:赵汗青环球网175618231177811[]//img.huanqiucdn.cn/dp/api/files/image/0596a3934eac00d83fec46247b7ecf32c5.jpg{"email":"zhaohanqing@huanqiu.com","name":"赵汗青"}
【环球网低空经济 记者 青云】农业无人机是“虫口夺粮”的防灾利器,如今已成为常见的农具,它不仅助力中国农业实现机械化与智能化的跨越式发展,更作为成熟的“中国方案”走向全球,为世界农业的降本增效提供新路径。8月23日,大疆农业联合《农民日报》发布了《农业无人机行业白皮书(2024/2025)》,以翔实的数据,从全球的视角对行业的最新发展、新应用场景、最佳实践等进行了全景式的呈现。这也是自2022年以来,大疆农业连续第四年发布行业白皮书。弯道超车,低空经济发展范例《白皮书》指出,2024年中国农业无人机年作业量突破 26 亿亩次,带动近 50 万人从事飞防服务行业,形成约 130 亿元的飞防市场规模。在发布会上,中国农业科学院植物保护研究所研究员、智慧植保团队首席科学家袁会珠说,中国的农业无人机保有量和防治面积均居世界首位,这让我们在虫口夺粮工作中有更多的主动权。农业农村部农业机械化总站副站长刘小伟说,近年来我国农业无人机产业规模逐年翻番,已经形成了集研发、生产、销售、服务一条龙的完整的产业链,产品的市场保有量、作业量、从业人员数量逐年的增加,现在全国已经有超过8000家从事飞防工作的专业社会化服务组织。“农业无人机也让中国农业发展实现弯道超车”,大疆农业全球政策负责人王亚琼说,许多西方发达国家的农户有大型的拖拉机,这曾经是我们学习的对象,但他们2024年在德国调研时,遇到雨后田地泥泞,这些大型拖拉机根本无法作业,而他们带去的无人机却不受限制,顺利完成了飞防作业。《白皮书》中还提到,每年还都会不断涌现出全新的农业无人机的应用场景,它们推动农业生产提质增效或是助力破解乡村生活难题。大疆农业表示,在应用场景方面,2024年的突破尤为亮眼,特别是农业吊运从概念走向实践,让多种水果的山地运输效率大增、损耗率大幅下降,更助力多地的治沙与绿化工程;在全流程作业方面,无人机实现了对玉米、苹果、油菜、咖啡等作物的全流程管理,助农户降本增效。 大疆创新副总裁邵建伙在发布会上说,他一直认为农业无人机应用是当前最为成功的低空经济发展范例,其是由农业生产需求激发并驱动的,技术与需求相互促进,以实实在在的效率提升和收益增长,赋予了低空经济与科技创新最时髦也最为质朴的本色。中国农业方案,飞向全世界《白皮书》还提到,在全球,截至 2025 年 6 月,农业无人机保有量更是达到 50 万架,作业累计节水约 3.3 亿吨、减少碳排放 4258 万吨,并吸引了超过 12000 女性飞手加入植保行业。“中国农业无人机对于世界的贡献得到了各个国家的认可”,袁会珠研究员介绍,他以前参加的的国际会议都是国外主导的,但今年4月在巴西参加第十三届国际农用化学品助剂研讨会时,发现做报告的外国专家们普遍用到了中国的无人机,会议上还专门列了一个议题去讨论无人机飞防的应用情况,巴西还有专家发表了使用中国无人机+中国农药防治柑橘木虱的文章。他说,现在中国已经引领全世界施药技术发展,外国专家也经常到他所在单位交流无人机施药技术等。他还介绍说,目前已有超过100个国家在使用中国的植保无人机服务当地的农业,包括一些曾经非常排斥航空的欧洲国家,也开放了植保无人机在山地使用。“美国有位资深直升机飞行员,把他的7架直升机全都换成了中国农业无人机”,王亚琼说,他们是在2022年看到的这一幕,这位飞行员认为,无人机是“人机分离”的,相较于传统载人航空器更能保证他的人身安全和作业安全。农业+低空起飞,政策支持作用关键农业无人机这一新兴的高科技产品,为何能被传统的农业接受?业内普遍认为,中国官方政策的开放与引导发挥了关键作用,此前,中国农业大学农业无人机系统研究院院长何雄奎教授就曾对环球网低空经济频道表示,我国的农业无人机在初期没有低空空域的开放、没有政策的鼓励,也曾长期发展缓慢。但是中国农业部于2014年开始在在河南、湖南等省开展植保无人机购置补贴试点,随后逐步扩大了范围,再加上多地的空域政策向农业倾向,让农业无人机的使用更加便利,这才让行业快速发展。而美国等国家,政策上一度有较多限制,让农业无人机乃至低空经济的发展都相对落后。《白皮书》中还提到,自2024年以来,中国陆续出台并实施《无人驾驶航空器飞行管理暂行条例》《农用无人驾驶航空器操控员培训管理规定(试行)》等法规,强化了适航管理和人员培训,为行业进一步的健康发展提供了政策保障。中国农业无人机能在海外各国家和地区起飞,也离不开当地的政策松绑。《白皮书》中提到,2024年以来,欧盟、巴西、美国等主要农业国家和地区也纷纷出台政策,降低无人机应用门槛,推动农业无人机行业走向规范化。有些国家的法规从“仅允许试验性使用”到“开放大面积喷洒作业”;有些国家从“仅允许特定作物作业”到“开放所有场景应用”。但是,多位业内专家也都在不同场合呼吁,为促进农业无人机乃至低空经济的进一步发展,相关法律法规可以进一步优化完善,例如现有法规中“常规农用无人驾驶航空器最大起飞重量不超过150千克,真高不超过30米”的规定,始自2018年向社会发布的《无人驾驶航空器飞行管理暂行条例征求意见稿》,已经落后于科技发展。中国农业机械化协会李伟国会长就指出,现行规定中的这一限制,仍有进一步精准化、差异化的政策空间,亟需通过更具适应性的法律支持,为农业无人机的大规模规范应用提供坚实保障。何雄奎教授此前就曾表示,森林里许多树木都有十多米甚至二十多米高,再加上山地的起伏,30米的限高就不够用;新兴的农业吊运,经常要翻山越岭飞越复杂地形,有时候确实需要飞到超过100米高。而只要不是在机场净空保护区等特殊区域,农业无人机飞到300米也应该不会影响其它航空器飞行,若将限高拓展到120米,风险完全可控,现在许多高楼的高度都超过了100米高。农业无人机是中国低空经济澎湃发展的生动缩影,也是科技赋能传统产业、助力生态保护与乡村振兴、解决全球产业难题的“中国方案”。而今年的《白皮书》超越单一企业或国家的视角,从全球维度,系统性地梳理了农业无人机的发展动态与趋势、分享了业界关切的科学实验数据,为行业各方提供了科学的参考。相信未来,政策与技术仍会进一步协同进化,农业无人机必将飞得更高、更稳、更远,并解决更多的实际问题、让农业乃至整个世界都更加美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