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7i1X8qWLyN作者:赵汗青 东爱uav.huanqiu.comarticle世界地球日:“碳中和”主场,无人机科技公司崭露头角/e3pn5tffs/e7rugtglo【环球网无人机频道 记者 赵汗青、东爱】中国“碳达峰”“碳中和”目标提出两年来,越来越多的中国企业积极“赶考”。在实现“双碳”目标的主场上,以科技创新实力见长的中国互联网科技企业表现出独特价值。它们与传统能源、制造企业一同承担起绿色减碳的重要使命,不仅以切实可行的技术产品、解决方案赋能行业绿色低碳减排,也有效推动行业朝着高质量方向发展。 01 高新技术、产品,代入绿色视角“中国制造”与“中国创造”正在替代高污染、高耗能的传统设备。高新技术、产品代入了更多绿色视角。例如,我国已经成为全球最大的可再生能源技术投资、制造、出口和消费国,全球清洁的电能,很大一部分来自中国制造的太阳能电池板、风电机组、核电机组、水电站等。彭博社称,2021年全球前十大风电整机制造商中,中国企业占据六席;另外,中国的自主研发的第三代核电“华龙一号”也在加快批量化建设和“走出去”步伐;中国企业还承担了海外70%的水电建设任务。中国的新能源车辆、动力电池等产业,也正在利用清洁电能来改变生活、驱动生产力变革。普华永道称,2021年上半年中国电动车销量占全球近六成。除了普通小汽车可以电动化外,比亚迪等中国企业还让叉车、卡车、大巴等也实现纯电力驱动,这些车辆也频传海外订单。国外车企发力的纯电动汽车,许多需要中国的动力电池来驱动。德国《商报》认为,即使欧洲建设的超级电池工厂可以自足自给,但仍离不开中国的电池产业链。较少被大众注意到的是,连年占据全球超70%市场份额的中国民用无人机,在航拍、测绘、执法、消防救援、农业等诸多行业成为实用工具。而用它们替代传统飞行器和车辆,也大幅降低了碳排放。这一新时代的工具,可以携带各种任务设备,却仍然保持精小,这使其本身能耗很低;如今的无人机还广泛采用纯电驱动,低碳优势自然更加明显。而随着无人机的普及,对于一整个行业而言,累计起来可能就是巨大减碳成就。以农业为例,据大疆农业估算,与主要以柴油驱动的传统拖拉机相比,其农业无人机2021年10亿亩次的累计作业量,就相当于减少碳排放 343 万吨 CO2e(二氧化碳当量)。更形象点说,相当于1.6亿棵树一年的碳吸收量,也相当于减少了127万辆汽车的碳排放量。02 在减碳中发展,赋能千行百业相比直接产生节能减排行为,科技企业用5G、AI、物联网等给行业产业赋能所带来的资源节约、效率提升以及成本结构优化,有着更为深远的意义。在从“飞行影像”公司蜕变为“空间智能”企业的科技巨头大疆创新,是当中的典型样本。人类工业文明发展至今,对于绿色低碳环保理念有了更先进的追求。致力于用技术持续推动人类文明进步的大疆创新,正在用不同应用场景的技术产品,对这一先进理念积极践行。无人机农药喷洒作业,在减少碳排放的同时也为行业节约了大量农资。据大疆农业估算,相比人工作业,无人机农药喷洒作业可为每亩农田节水29升,同时提升农药利用率10%以上,10亿亩次作业就相当于减少1000吨农药浪费。在交通管理智能化变革中,交警+大疆无人机的新应用模式不仅能有效缓解交通拥堵,降低道路车辆油耗与污染排放,也带来安全、高效的警务作业环境,为交通管理领域节省大量警力及人员部署。同样,在矿业、制造业等行业,大疆智能高效、安全可靠的全自动无人机巡检解决方案能够解放人力、替代一线人员危险作业,有效减少碳排放,也带动行业进入到数字化智慧巡检时代。而不论是在农业还是工业制造领域,无人机对潜在隐患的及时洞察和报告,都被证明极大降低了事故发生率,间接减少了伴随着事故发生的资源损失和环境损害。03 无人机,环保难题“捕手”对环保领域诸多难题的攻克,是无人机在助力碳减排上同样值得标榜的实力。生态环境监测机构普及使用无人机不再鲜见,环保监督、取证也不再是难题。此外,无人机还能同时针对河道、海域排污、实时空气质量监测等场景开展高效数据采集。即便面临大面积环境污染,借助强大的二维、三维数字建模能力,无人机也能提供更为快速、精准的报告。无人机与人工智能结合,甚至让监测漫长海岸线上的塑料垃圾成为可能。大疆创新、AimaMundi海洋数据解决方案公司和Lagoon正在使用无人机建立世界上第一个关于海岸线塑料垃圾的综合数据库。无人机与AI识别算法的结合,可以实时自动记录、计数和登记海岸上塑料垃圾的存在和数量。能播种、能喷洒的农业无人机,则在应对棘手的环境问题时,破解了不少难题。比如,云南曾多次用植保无人机喷药,来应对松毛虫害;在湖北武汉,有关管理部门也曾出动大疆T30无人机喷洒清除蓝藻的药液,以应对局部地区爆发的蓝藻水华;在全球多地,农业植保无人机也被用来应对蝗灾,具有播撒功能的无人机,都被用来播撒树木或草的种子,以在地面机械难以进入的地方恢复植被。04 科技企业,不是“双碳”局外人过去在碳排放议题上,大众视野过多聚焦于能源、工业制造等传统领域,而忽视碳排放低却大有可为的互联网科技企业。从全球范围来看,已有多家国际科技互联网巨头引领了100%可再生能源变革潮流。放眼国内,以大疆为代表的中国科技企业也以更多的行动落地,作出表率。互联网科技公司以技术创新助力节能减排,发力“双碳”,既是优势所在,也是其社会责任所决定的。大疆创新公司曾表示,大疆勇于承担对环境、社会、消费者、员工及其他相关方的责任,并在这个过程中提升对人与自然的关注。在行业应用领域,无人机技术时刻走在科技前沿,在运用好科技创新实力在提升效率、创造生产力的同时如何为人类的可持续发展长远助力,同样是每一位大疆人坚持思考的议题。碳中和已成为全球共识,但距离中国“双碳”实现,任务仍然艰巨。像大疆创新这样的中国科技企业们,持续探索在各行业的技术应用落地,为各行业提供解决方案的同时赋能可持续的碳减排策略。相信不远的将来,中国科技企业将会用更多方式守护我们的地球。1650604934611环球网版权作品,未经书面授权,严禁转载或镜像,违者将被追究法律责任。责编:赵汗青环球网165060493461111[]//img.huanqiucdn.cn/dp/api/files/imageDir/0567d4edfb40079b101fcdefd80297cfu5.jpg{"email":"zhaohanqing@huanqiu.com","name":"赵汗青"}
【环球网无人机频道 记者 赵汗青、东爱】中国“碳达峰”“碳中和”目标提出两年来,越来越多的中国企业积极“赶考”。在实现“双碳”目标的主场上,以科技创新实力见长的中国互联网科技企业表现出独特价值。它们与传统能源、制造企业一同承担起绿色减碳的重要使命,不仅以切实可行的技术产品、解决方案赋能行业绿色低碳减排,也有效推动行业朝着高质量方向发展。 01 高新技术、产品,代入绿色视角“中国制造”与“中国创造”正在替代高污染、高耗能的传统设备。高新技术、产品代入了更多绿色视角。例如,我国已经成为全球最大的可再生能源技术投资、制造、出口和消费国,全球清洁的电能,很大一部分来自中国制造的太阳能电池板、风电机组、核电机组、水电站等。彭博社称,2021年全球前十大风电整机制造商中,中国企业占据六席;另外,中国的自主研发的第三代核电“华龙一号”也在加快批量化建设和“走出去”步伐;中国企业还承担了海外70%的水电建设任务。中国的新能源车辆、动力电池等产业,也正在利用清洁电能来改变生活、驱动生产力变革。普华永道称,2021年上半年中国电动车销量占全球近六成。除了普通小汽车可以电动化外,比亚迪等中国企业还让叉车、卡车、大巴等也实现纯电力驱动,这些车辆也频传海外订单。国外车企发力的纯电动汽车,许多需要中国的动力电池来驱动。德国《商报》认为,即使欧洲建设的超级电池工厂可以自足自给,但仍离不开中国的电池产业链。较少被大众注意到的是,连年占据全球超70%市场份额的中国民用无人机,在航拍、测绘、执法、消防救援、农业等诸多行业成为实用工具。而用它们替代传统飞行器和车辆,也大幅降低了碳排放。这一新时代的工具,可以携带各种任务设备,却仍然保持精小,这使其本身能耗很低;如今的无人机还广泛采用纯电驱动,低碳优势自然更加明显。而随着无人机的普及,对于一整个行业而言,累计起来可能就是巨大减碳成就。以农业为例,据大疆农业估算,与主要以柴油驱动的传统拖拉机相比,其农业无人机2021年10亿亩次的累计作业量,就相当于减少碳排放 343 万吨 CO2e(二氧化碳当量)。更形象点说,相当于1.6亿棵树一年的碳吸收量,也相当于减少了127万辆汽车的碳排放量。02 在减碳中发展,赋能千行百业相比直接产生节能减排行为,科技企业用5G、AI、物联网等给行业产业赋能所带来的资源节约、效率提升以及成本结构优化,有着更为深远的意义。在从“飞行影像”公司蜕变为“空间智能”企业的科技巨头大疆创新,是当中的典型样本。人类工业文明发展至今,对于绿色低碳环保理念有了更先进的追求。致力于用技术持续推动人类文明进步的大疆创新,正在用不同应用场景的技术产品,对这一先进理念积极践行。无人机农药喷洒作业,在减少碳排放的同时也为行业节约了大量农资。据大疆农业估算,相比人工作业,无人机农药喷洒作业可为每亩农田节水29升,同时提升农药利用率10%以上,10亿亩次作业就相当于减少1000吨农药浪费。在交通管理智能化变革中,交警+大疆无人机的新应用模式不仅能有效缓解交通拥堵,降低道路车辆油耗与污染排放,也带来安全、高效的警务作业环境,为交通管理领域节省大量警力及人员部署。同样,在矿业、制造业等行业,大疆智能高效、安全可靠的全自动无人机巡检解决方案能够解放人力、替代一线人员危险作业,有效减少碳排放,也带动行业进入到数字化智慧巡检时代。而不论是在农业还是工业制造领域,无人机对潜在隐患的及时洞察和报告,都被证明极大降低了事故发生率,间接减少了伴随着事故发生的资源损失和环境损害。03 无人机,环保难题“捕手”对环保领域诸多难题的攻克,是无人机在助力碳减排上同样值得标榜的实力。生态环境监测机构普及使用无人机不再鲜见,环保监督、取证也不再是难题。此外,无人机还能同时针对河道、海域排污、实时空气质量监测等场景开展高效数据采集。即便面临大面积环境污染,借助强大的二维、三维数字建模能力,无人机也能提供更为快速、精准的报告。无人机与人工智能结合,甚至让监测漫长海岸线上的塑料垃圾成为可能。大疆创新、AimaMundi海洋数据解决方案公司和Lagoon正在使用无人机建立世界上第一个关于海岸线塑料垃圾的综合数据库。无人机与AI识别算法的结合,可以实时自动记录、计数和登记海岸上塑料垃圾的存在和数量。能播种、能喷洒的农业无人机,则在应对棘手的环境问题时,破解了不少难题。比如,云南曾多次用植保无人机喷药,来应对松毛虫害;在湖北武汉,有关管理部门也曾出动大疆T30无人机喷洒清除蓝藻的药液,以应对局部地区爆发的蓝藻水华;在全球多地,农业植保无人机也被用来应对蝗灾,具有播撒功能的无人机,都被用来播撒树木或草的种子,以在地面机械难以进入的地方恢复植被。04 科技企业,不是“双碳”局外人过去在碳排放议题上,大众视野过多聚焦于能源、工业制造等传统领域,而忽视碳排放低却大有可为的互联网科技企业。从全球范围来看,已有多家国际科技互联网巨头引领了100%可再生能源变革潮流。放眼国内,以大疆为代表的中国科技企业也以更多的行动落地,作出表率。互联网科技公司以技术创新助力节能减排,发力“双碳”,既是优势所在,也是其社会责任所决定的。大疆创新公司曾表示,大疆勇于承担对环境、社会、消费者、员工及其他相关方的责任,并在这个过程中提升对人与自然的关注。在行业应用领域,无人机技术时刻走在科技前沿,在运用好科技创新实力在提升效率、创造生产力的同时如何为人类的可持续发展长远助力,同样是每一位大疆人坚持思考的议题。碳中和已成为全球共识,但距离中国“双碳”实现,任务仍然艰巨。像大疆创新这样的中国科技企业们,持续探索在各行业的技术应用落地,为各行业提供解决方案的同时赋能可持续的碳减排策略。相信不远的将来,中国科技企业将会用更多方式守护我们的地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