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z2w2U8dOdV uav.huanqiu.comarticle无人机搜排 转移群众不落一人 吃喝住不愁 安置房里温馨舒心/e3pn5tffs/e3pn6156o雨情急、强度大,汛情猛、水位高,时间长、风险大。7轮强降雨的到来,一次又一次地吹响保卫人民群众生命安全战役的号角。 强监测、早预警,快转移、妥安置,抓救助、稳生产。在防汛形势严峻时刻,武汉各地先着一棋,提前转移群众,化“受灾”为“防守”;“储备式”谋划生产恢复工作,解决转移群众最牵挂的事,组成了人民至上、生命至上的武汉防汛图谱。 红外线无人机查看人员是否全部转移 自7月4日暴雨以来,长江水位持续上涨。 “水位一旦超过28.5米,我们就需转移群众平垸行洪。”江夏区金口街,两大单体民垸凉亭垸和沿江垸堤岸处,50余名党员干部值守瞭望。他们正紧盯水位线,随时准备撤离群众。 10日8时,水位刚过、一触即发。金口街防汛指挥部立即依照防汛应急二级响应的要求、区防汛指挥部命令,迅速深入垸内沿江村、长江村和赤矶山村等村。街道机关等党员干部80余人分头来到田间地头和承包种植户的家中,动员其尽快撤退转移。 无人机加带红外线成像仪,也派上大用场。经过高空搜排,10日下午5时,两垸50余名租户全部完成转移。 次日,黄陂滠口街南湖民垸大堤,也发生着同样迅速而有序的转移场景——村广播中,实时播报雨情动态,保障信息传达及时;村干部正在村民家中帮忙收拾衣物;南湖大堤上400余名抢险突击队队员争分夺秒加固加高堤身。 大汛之前,滠口街南湖村和双桥村两村2600户7600余人,全部完成转移。 安置点有热饭热菜有驻点医生 有饭吃、有衣穿、有干净水喝、有安全住处,这只是安置点的“基本配置”。 汉南区邓南街水洪小学,消泗乡七壕村的居民已在此转移安置。9间教室改造而来的安置房,此时显得温馨——水、电、网俱全,热水器、空调“岔着用”。医护人员现场陪护,还能和村民们聊聊天,舒缓他们的心情。 黄陂南湖村村民高呈友说,1998年他也转移到安置点,那时候桌子一拼就是床,现在条件好了太多。 在安置点,60岁以上老人占到90%以上。为了让他们住得舒服,每间大教室只安排了10张床位,每日都会通风、消杀,3名医生驻点为其监测体温,提供医疗服务。 抢摘蔬菜全力减少经济损失 “村民们住到了安置点,心里还惦记着鱼塘的鱼和虾,地里的菜和瓜。”在全力做好防汛救灾工作的同时,全市各地也在解决转移群众的后顾之忧。 7日7时,东风垸堤水位接近保证水位。按照防汛应急预案,东西湖区东山街立即启动垸内水产大队群众转移工作。当晚8时,58户水产养殖户共计108人全部转移至安全区域。 11日18时30分,东山街派出所民警开始在水产大队展开巡查工作。在经过养殖户祝心愿的鱼塘时,发现他仍有一些饲料、生产工具未转移,于是大家立即行动,帮他把物品运到指定安置点。经统计,东山街巡查专班累计为水产大队养殖户搬运近1吨各类物资至安全点。 果农王家荣是被安置人员之一,广西六寨镇人,3年前来到水产大队工作,其生产地段位于东风垸堤东山段。目前由于府河水位超过27.5米,他和其他生产户一起按要求转移。“按照规定,我们白天能进果园生产,晚上回来,不误工。”王家荣说。 村民王洪涛和妻子杜雪英在天兴村种了20多亩地的蔬菜。转移前的最后时刻,两人在村干部的帮助下采摘回青椒、黄瓜、冬瓜、茄子等蔬菜。王洪涛告诉记者,自己在青山武丰闸菜场租了一间门面,拖500多斤蔬菜去菜场卖,可挣回千元左右的毛收入。 (长江日报记者蔡欣星 刘娜 陶可祎 张奔设 李慧紫 汪铮 通讯员王露 但峰 刘梦 陶韬 刘龙腾 张元 周丽娜 周晶)1594687200545责编:赵汗青长江日报159468720054511[]{"email":"script_silent@huanqiu.com","name":"沉默者"}
雨情急、强度大,汛情猛、水位高,时间长、风险大。7轮强降雨的到来,一次又一次地吹响保卫人民群众生命安全战役的号角。 强监测、早预警,快转移、妥安置,抓救助、稳生产。在防汛形势严峻时刻,武汉各地先着一棋,提前转移群众,化“受灾”为“防守”;“储备式”谋划生产恢复工作,解决转移群众最牵挂的事,组成了人民至上、生命至上的武汉防汛图谱。 红外线无人机查看人员是否全部转移 自7月4日暴雨以来,长江水位持续上涨。 “水位一旦超过28.5米,我们就需转移群众平垸行洪。”江夏区金口街,两大单体民垸凉亭垸和沿江垸堤岸处,50余名党员干部值守瞭望。他们正紧盯水位线,随时准备撤离群众。 10日8时,水位刚过、一触即发。金口街防汛指挥部立即依照防汛应急二级响应的要求、区防汛指挥部命令,迅速深入垸内沿江村、长江村和赤矶山村等村。街道机关等党员干部80余人分头来到田间地头和承包种植户的家中,动员其尽快撤退转移。 无人机加带红外线成像仪,也派上大用场。经过高空搜排,10日下午5时,两垸50余名租户全部完成转移。 次日,黄陂滠口街南湖民垸大堤,也发生着同样迅速而有序的转移场景——村广播中,实时播报雨情动态,保障信息传达及时;村干部正在村民家中帮忙收拾衣物;南湖大堤上400余名抢险突击队队员争分夺秒加固加高堤身。 大汛之前,滠口街南湖村和双桥村两村2600户7600余人,全部完成转移。 安置点有热饭热菜有驻点医生 有饭吃、有衣穿、有干净水喝、有安全住处,这只是安置点的“基本配置”。 汉南区邓南街水洪小学,消泗乡七壕村的居民已在此转移安置。9间教室改造而来的安置房,此时显得温馨——水、电、网俱全,热水器、空调“岔着用”。医护人员现场陪护,还能和村民们聊聊天,舒缓他们的心情。 黄陂南湖村村民高呈友说,1998年他也转移到安置点,那时候桌子一拼就是床,现在条件好了太多。 在安置点,60岁以上老人占到90%以上。为了让他们住得舒服,每间大教室只安排了10张床位,每日都会通风、消杀,3名医生驻点为其监测体温,提供医疗服务。 抢摘蔬菜全力减少经济损失 “村民们住到了安置点,心里还惦记着鱼塘的鱼和虾,地里的菜和瓜。”在全力做好防汛救灾工作的同时,全市各地也在解决转移群众的后顾之忧。 7日7时,东风垸堤水位接近保证水位。按照防汛应急预案,东西湖区东山街立即启动垸内水产大队群众转移工作。当晚8时,58户水产养殖户共计108人全部转移至安全区域。 11日18时30分,东山街派出所民警开始在水产大队展开巡查工作。在经过养殖户祝心愿的鱼塘时,发现他仍有一些饲料、生产工具未转移,于是大家立即行动,帮他把物品运到指定安置点。经统计,东山街巡查专班累计为水产大队养殖户搬运近1吨各类物资至安全点。 果农王家荣是被安置人员之一,广西六寨镇人,3年前来到水产大队工作,其生产地段位于东风垸堤东山段。目前由于府河水位超过27.5米,他和其他生产户一起按要求转移。“按照规定,我们白天能进果园生产,晚上回来,不误工。”王家荣说。 村民王洪涛和妻子杜雪英在天兴村种了20多亩地的蔬菜。转移前的最后时刻,两人在村干部的帮助下采摘回青椒、黄瓜、冬瓜、茄子等蔬菜。王洪涛告诉记者,自己在青山武丰闸菜场租了一间门面,拖500多斤蔬菜去菜场卖,可挣回千元左右的毛收入。 (长江日报记者蔡欣星 刘娜 陶可祎 张奔设 李慧紫 汪铮 通讯员王露 但峰 刘梦 陶韬 刘龙腾 张元 周丽娜 周晶)